第353章 壕鏡
“桅桿上懸掛的是啥玩意兒?”張世康看著想說但又不太敢確認。
“容稟大帥,那其實就是尿盆兒,跟咱們大明的恭桶一個作用。
東洋人認為這樣可以驅邪避災。”鄭芝龍解釋道。
此時的東洋文明比之大明自然是落后很多的,當然也更加的迷信。
“想來你們鄭家,就是靠那些船上懸掛的鄭家旗子收保護費吧?”張世康隨口道。
鄭家足足壟斷了三四條主要的航線,凡是在這些航線通航的商船,全部都要掛上鄭家旗子,否則一準遭劫道。
“保護費?下官還是頭回聽到這個詞,大帥英明,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鄭芝龍也沒有否認,甚至還略微有些得意。
大型商船一艘三千兩,中型商船一艘兩千兩,小型商船一艘一千兩,童叟無欺。
而且只管往返一趟,倘若還要繼續(xù)貿(mào)易,就要重新繳納保護費。
就靠著這份收入,鄭家就已經(jīng)能掙得盆滿缽滿。
另外鄭家當然也有自己的商隊,這也是為何當張慎言拿著一百萬兩銀票,來賄賂他時,鄭芝龍幾乎是以看傻子的眼神接待的對方。
到了后來,連理會都懶得理會了。
其實后來東林黨的人又來過一次,那次送來的銀票達到了五百萬兩。
鄭芝龍笑納了,連人也都一起笑納了。
五百萬兩對鄭家也算一筆意外收獲了,不要白不要。
至于那群東林黨人希望他做的事,當然是不做的,精明如他,誰會去跟死人一塊站隊呢?
“那幾艘大船是什么船?”張世康指著幾艘比繒船還大些,但是略有些破損的戰(zhàn)船道。
“回大帥,那是俘獲自紅毛夷的蓋倫帆船,下官的船匠正在研究,已經(jīng)有了不少眉目,相信假以時日,我大明也能復刻出這種船。”鄭芝龍微笑道。
“本帥看著有好幾艘呢,能否割愛兩艘,本帥按市價給銀子。”張世康開口道。
大明目前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銀子。
蓋倫船作為荷蘭人的主力戰(zhàn)船,想來必是有其優(yōu)越性的,光是風帆就比大明的福船多了好多道。
“大帥既然開金口,下官怎敢忤逆?
價格倒不必了,都是俘獲所得,略有些破損。”鄭芝龍很是大方的道。
在他看來,朝廷廢弛海事已久,如今連個像樣的造船廠都沒有,更別提技藝高超的船匠。
沒有合適的船廠,又沒有得力的船匠,光是修復船體的破損都是件麻煩事。
他倒是不怕朝廷也通過船匠,復刻出這種荷蘭戰(zhàn)船,沒那個能力知道嗎。
“真的嗎?那本帥就先謝了。
朝廷有鄭家在,真是朝廷的福氣呀!
船都給了,船上的一應火炮、火銃想來也都在吧?”張世康笑嘻嘻道。
這一通夸贊,就把鄭芝龍捧上了高臺,蓋倫船上的荷蘭火炮早就被拆下來了,荷蘭人的火炮不僅射程遠、精度高,破壞力也大。
鄭芝龍自打料羅灣海戰(zhàn)之后,一直都在命人琢磨研制荷蘭的最新式加農(nóng)炮。
但試驗了好幾年,也未曾成功,這讓鄭芝龍格外的郁悶。
“當然,都給大帥重新裝上。”
鄭芝龍感覺自己又被薅了羊毛,而且他有證據(jù),可沒法子。
張世康的最終目的,當然就是荷蘭的火炮。
蓋倫大帆船雖然也有其優(yōu)越性,但海戰(zhàn)最終還是靠的火炮,只要火炮威力足夠大,打的足夠遠,戰(zhàn)船的劣勢就會被彌補。
以目前大明的造船水準和工匠儲備,想復刻出蓋倫帆船無疑是有相當難度的。
但火炮就不同了,這玩意兒不需要完備的船廠設施,火炮構造也并不復雜。
按照張世康對這個時代工業(yè)水平的了解,無非就是銅、鐵、錫等各種常見金屬的融合,說白了就是通過合金工藝,提高火炮的韌性和性能。
大明只以萬歷年間流入朝廷的舊式弗朗機炮,就能研制出十幾個變種弗朗機炮。
荷蘭的最新式火炮只要搞回去,假以時日,復刻出來應該還是不難的。
“不過,本帥的水師船隊,貌似還缺一艘像樣點的旗艦呀!”
張世康趁熱打鐵道,同時眼神看向不遠處的大號福船,不言自明。
以鄭芝龍的精明,哪里看不出來張世康是看上了一號福船,這種最大號的福船就是在鄭家水師的好幾支艦隊里,也都是當作旗艦使用的。
鄭芝龍只覺得嘴唇干巴巴的。
“大帥,打造一號福船費工費力,造價成本可不低,就是我鄭家也僅有十幾艘。”鄭芝龍略有些為難的道。
“這個不用你送,朝廷出銀子的!”張世康強調,然后還以十分期許的眼神。
“下官知道大帥不缺銀子,其實大帥不必大費周折弄水師的,大明海域有下官在,絕不會出任何問題。”鄭芝龍說出了當時鄭芝彪說過的話。
可是銀子都特么被你們賺走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