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這里頭的水很深
“果真如此的話,昌知府又怎能說國策是與民爭利呢?
新稅制剛頒布之時,便已有明確規定,不得將朝廷所加之稅額轉嫁上下游。
如今兗州府物價飛漲,何以不見知府衙門有任何應對之策呢?
昌知府如何解釋?”
所謂的上下游,下游自然是指最終的購買者百姓,而上游便是生產商、材料供應商、以及相關行業的從業者。
當然,這只是商稅的部分,此次改稅制,不僅包括商稅,也包括生產商方面的工稅。
但不論是商稅,還是工稅,這部分的加征,從一開始都只錨定商賈。
說白了,這部分稅就是要從商賈以及商賈背后的靠山身上取,誰敢轉嫁,誰就是阻撓國策施行。
昌必正的額頭開始冒汗了。
“不瞞田掌班,本官從一開始便呼吁府內商賈不要漲價,這一點在場的諸位同僚也都知道,你們說是不是啊?”
昌必正說罷,在場的其他官員紛紛點頭稱是,昌必正總算恢復了一點狀態,接著道:
“可是他們都不聽啊!”
“他們不聽,你便沒有法子了?
國策難道是靠呼吁就能辦好的嗎?那還要養那么多的衙役、吏目作甚?
你當大明律是擺設嗎?”
田鏡文一連反問三次,臉色已經不怎么友善,他覺得這群人已然被體制化,或者說已然被大明官場這個大醬缸污染、同流合污。
當然,這詞兒并不是他想出來的,而是東廠督主方正華說的,據說是大元帥閣下首創。
既然如此,那說再多都是無用的。
“可……田掌班有所不知啊,別的地方還好,就拿這兗州城來說,能在這兒開鋪子的,多少都是有點關系的。
這里頭的水啊,深著呢,本官官微言輕,倘若如此做……”
“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不論這些人有何關系,只要他忠于朝廷忠于陛下,就不該阻撓國策施行。
倘若有,那便是不忠誠、便是有罪。
如此簡單的道理,昌大人都不明白嗎?”
昌必正皺著眉頭,看起來十分認真的訴說著自己的為難,可田鏡文當即就將他的所謂苦衷打斷。
“既然爾等不作為,那便將此事全權交由本掌班來做,諸位只需配合本掌班。
不知諸位有無異議?”
他本可以不必征求昌必正等人的意見,畢竟他此番前來是帶著旨意的。
可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他畢竟只帶了一百三十多人過來,沒有當地官府的配合,總歸是很麻煩的。
昌必正有了臺階,當即就表示會全力配合,其他官員也都趕緊附和。
只不過這個全力到底是不是真的,田鏡文只能先打個問號,但至少表面上,也算是給當地的官府打了招呼。
之后倘若敢有不識相的,那可就別怪他田鏡文翻臉不認人了。
昌必正心有惴惴,遲疑了一下,起身走到田鏡文身邊小聲道:
“好教田掌班知道,兗州城內不僅有魯王府的產業,還有……曲阜孔家!”
田鏡文聞言,終于皺起了眉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