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紐帶
“臣弟還看到那張世康與大明朝的天子同乘一車觀戰。
由此觀之,那大明朝的天子對張世康尤其信任,能讓窩在宮墻里的天子身赴險地,已經可以完全說明。
更有甚者,臣弟以為,此番大戰,那張世康絕非只是掛名。”
多爾袞想起談判那天的情形來繼續推測道。
當時他就對張世康身后的那群侍衛有所懷疑,他畢竟身經百戰,只粗略一看就知道那群侍衛不簡單,尤其是領頭的那個,長得像頭熊。
當時他還想著,大明的兵倘若都是這般,那還有他大清什么事。
可是后來涇水一戰,多爾袞再次看到那個長得像熊一樣的人,竟是明軍的一軍統領。
那群侍衛竟然全是大明朝廷的將領!
當時這群侍衛的表情,似乎都很在意那張世康的安危,可即使是勛戚之子,也不該得到如此大的待遇。
倘若真是擔心勛戚之子的安危,就該隨便派個其他將領來與他談判。
而那種擔憂的表情又做不得假,如今看來,真相只有一個。
那就是明朝軍營里的將領,都指望著或者說很倚重這個人,如果這樣想,一切就都能說通了。
大明朝的天子器重此人,大明朝的將領倚重此人。
于是,大明朝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誰又敢說這個叫張世康的紈绔子只是掛名呢?
“那盧象升諸位應當知道。”多爾袞又道。
談及盧象升,天雄軍的名頭他們都是知道的,不少人曾經還與交過手,此人在戰陣上總是沖在最前頭,居然還是個大明朝的進士。
此次入關前,他們曾因選擇突破口議過一次事,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跳過了大明朝的山西防區。
有這位盧總督在,山西幾乎是鐵板一塊。
“此人雖文武雙全,但賈莊一戰,他被大明朝的那位楊嗣昌和一個太監掣肘,幾乎已經必死無疑。
但卻最終被一支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明軍救下,諸位兄弟如今知道,正是那張世康所統領的京營。
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京營作為大明朝最后的衛戍部隊,第一職責該是守衛京城。
而當時我大清大兵壓境,大明朝能調用的軍隊都來到了戰場,大明朝廷絕不會允許這最后的衛戍力量也投入到戰場。
可是那張世康還是來了,而且此人目的明確,就是為了救下那宣大總督盧象升。
臣弟不知這張世康究竟如何說服那大明天子出兵,更不知此人又是如何說服大明天子御駕親征。
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張世康不僅不是掛名,反倒是大明朝真正的統帥。
而且大明朝的上下將領,都很倚重他,天子也信任他,陛下,這對我大清而言,絕非一個好消息。”
多爾袞一口氣說了很多話,一開始言辭還有點猜測的意味,但說到后來已經幾乎算是肯定了。
實際上,自關內逃回來的一路上,多爾袞都在復盤整場戰爭。
盧象升很能打很會打,但卻遭受大明朝內部的傾軋和針對,他對大明朝的腐朽是知道的。
可張世康最終阻止了這場傾軋,那楊嗣昌已經被罷職問罪,而當時的那個太監,據說已經被張世康親手砍殺。
誰敢說此人只是個紈绔呢?
即便真是紈绔,他也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多爾袞的話引得在場的人都皺起了眉頭,氣氛變得很是沉悶,就連一向溫和的崇德皇帝表情都凝重起來。
“十四叔言重了吧,大明朝是什么模樣,在座的叔輩都清楚。
兵將再能打有何用,連軍餉都發不下,那些大明朝的官員互相陷害的能耐確實厲害,不過若有人想整合各方力量挽救這腐朽的大明朝,那就是異想天開了!
十四叔如此吹捧這個張世康,不會是想為自己的戰敗開脫吧?”
豪格再次將手里的書放下,笑著對多爾袞道。
“豪格!你給朕滾出大殿去!
咳咳——咳——”崇德皇帝見到長子如此說,當即大怒。
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為何總是跟多爾袞過不去,大概就是因為繼承權問題。
在皇位繼承上,大清與大明很是不同。
大清剛剛成立,還保留著后金、乃至部族時期的傳統,繼位者乃是眾人推舉出來的,而非父死子繼。
豪格作為長子,是他的九個兒子里目前權力最大的,統領著正藍旗,在戰功上也有不少,可依舊無法與多爾袞比肩。
可以說在豪格的假想敵里,多爾袞排名第一,至少豪格本人如此認為。
推舉制看似公允,但卻極容易引起內訌,崇德皇帝其實一直想改變這種制度,有立豪格為太子的打算。
對于自己這個兒子,崇德皇帝其實并不滿意,認為他勇猛有之,卻缺乏帝王該有的智慧,看不清當前的形勢。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他已經四十七歲了,近幾年身體也愈加的不好,但仍舊沒有落實新的繼承制度。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