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從陜西西安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潛艇降噪專家何琳
院士出生地
何琳院士,1957年11月11日出生于陜西西安。
西安位于中國內陸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平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南有秦嶺作為天然屏障,阻擋南方濕熱氣流,使氣候宜人、四季分明,且在古代戰爭時敵軍翻越困難。
北靠黃土高坡,為防御提供堅實后盾。
東邊有崤山、函谷關等天險,西邊是隴山等山脈,形成天然防御體系,易守難攻。
還有“八水繞長安”的優勢,渭、涇、灃等八條河流不僅提供豐富水資源和便利水運,還促進了商業繁榮和經濟發展。
同時,西安處于古代多條交通要道的樞紐位置,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交通十分便利。
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國都史。
西周時,這里便是重要的政治中心。秦統一六國后,在附近建立咸陽城。西漢建立長安城,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絲綢之路開通后,更成為國際性大都市。
此后,東漢、新、西晉等13個封建王朝先后在此建都。
唐朝末年戰亂和五代十國動蕩使西安受嚴重破壞,經濟中心南移后其地位有所下降。
但在現代,西安是中國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也是北方中西部地區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貿中心。
西安歷史文化積淀厚重,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美譽,文物景點多達2944處。
有半坡遺址、阿房宮、秦始皇陵兵馬俑、大小雁塔和西安碑林等著名歷史遺跡。
藝術文化方面,秦腔是我國現存戲曲藝術中最古老劇種,是京劇、豫劇等劇種的鼻祖。還有長安畫派、關中皮影戲、木偶戲以及農民畫等特色藝術。
西安涌現出許多名人。
文學領域有柳青,著有《創業史》;路遙創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賈平凹、陳忠實等也是知名作家。
政治軍事方面,周文王、周武王在此奠定西周基業,秦始皇以咸陽為中心建立龐大帝國。
出生地解碼
何琳院士出生于陜西西安,出生地對他后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這種濃厚的文化氛圍可能在何琳院士的成長過程中,培養了他對知識的尊重和追求,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為其日后在學術道路上的深入鉆研奠定了文化基礎。
西安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如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
這些豐富的教育資源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學術環境。
在成長過程中,他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先進的學術思想、前沿的科研設備和優秀的教師隊伍。
這些都為他的學術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安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在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等領域具有雄厚的實力。
這種產業環境使得何琳院士在成長過程中,能夠近距離接觸到實際工程中的聲學與振動控制問題
這些都激發了他對相關領域的興趣,也為他提供了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了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他在聲學與振動控制領域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西安人具有質樸、堅韌、務實的性格特點。
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中成長,何琳院士可能深受這種城市性格的影響。
在科研工作中,他展現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能夠不畏困難,持之以恒地投身于聲學與振動控制的研究工作,最終取得卓越成就,成為院士。
院士求學之路
1978年3月,何琳進入西安礦業學院(現西安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就讀。
1981年12月,他從西安礦業學院本科畢業后,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并考取海軍工程學院輪機工程碩士研究生。
1984年6月,他從海軍工程學院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何琳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后來成為院士奠定了堅實基礎。
何琳在西安礦業學院的工程力學專業學習,讓他掌握了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為后續在聲學與振動控制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關鍵的理論支撐。
接受工程力學涉及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等多方面系統學習,使他能夠從力學角度理解和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為其研究船舶等大型設備的振動與噪聲控制問題打下了堅實基礎。
西安礦業學院的學科背景注重工程實踐,在學習過程中,何琳可能參與了不少與礦業工程相關的實踐項目或課程設計。
這種對工程實際問題的接觸和解決,培養了他從實際出發思考問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困難的思維方式,讓他在后續科研中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何琳在海軍工程學院攻讀輪機工程碩士學位,實現了從工程力學向輪機工程這一具體應用領域的深化拓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接受輪機工程涉及船舶動力系統等專業知識系統學習,使他聚焦于船舶的核心技術領域,為他日后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