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從河南洛陽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磁性材料專家李衛
院士原籍地
李衛院士,1957年12月出生,原籍河南洛陽人。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東鄰鄭州、平頂山,西接三門峽,南與南陽市接壤,北隔黃河與濟源、焦作相望。
它地處中原地區,因地處洛水之北而得名,居天下之中,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洛陽境內有伊河、洛河和黃河等河流,水資源豐富。
周圍群山環繞,地勢險要,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
洛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歷史上先后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晉13個王朝在此建都。
夏朝時,洛陽的二里頭遺址認證了夏文化。
商朝時,成湯曾以偃師為都城。
西周時期,周公旦主持擴建洛邑。
東周平王遷都洛邑。
東漢劉秀定都洛陽。
曹魏時期,曹丕重新建都洛陽。
西晉定都洛陽。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朝隋煬帝遷都洛陽。
唐朝時,洛陽被稱為神都。
洛陽人文底蘊深厚,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
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洛陽還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之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方寺院。
龍門石窟是世界藝術瑰寶,歷經北魏、唐宋等朝代,開鑿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
洛陽人才輩出,戰國時期的蘇秦,出生于東周雒陽,是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白圭也是戰國時期洛陽人,被譽為“商祖”。
東漢時期的龐參,出生于河南緱氏,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隋朝的韓擒虎,出生于河南東垣,后遷居新安,是著名將領。
唐代的玄奘,出生于洛州緱氏,是著名高僧,法相宗的創始人。
原籍地解碼
河南洛陽作為李衛院士的出生地,對他后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河圖洛書在此誕生,眾多歷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跡。
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李衛院士,激發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科學的追求。
培養了他的人文素養和歷史使命感,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洛陽是新中國成立后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擁有眾多大型國有企業和科研機構。
在機械制造、材料科學等領域具有雄厚的實力。
這種濃厚的工業氛圍,可能使李衛院士從小就對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為他選擇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作為研究方向提供了早期的啟發和引導。
洛陽擁有一定的教育資源,包括優質的中小學教育和高等院校。
良好的基礎教育,為李衛院士打下了扎實的知識基礎,培養了他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
而當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也為他提供了進一步深造和研究的機會,使他能夠接觸到前沿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為他的科研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洛陽人的性格特點如樸實、堅韌、勤奮等,可能在李衛院士身上有所體現。
這些性格特質使他在科研道路上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勇于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怕吃苦,敢于創新,為他取得卓越的科研成就提供了內在動力。
院士求學之路
1970年-1974年,李衛在山西省侯馬市502學校,后轉讀至山西省曲沃高中。
1975年,李衛從山西省曲沃高中普通高中畢業。
1975年-1978年,李衛在山西侯馬鳳城公社香邑大隊當知青。
1978年-1982年,李衛考入山東大學 磁學專業,并獲得學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李衛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后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衛在山西省侯馬市502學校和曲沃高中的學習經歷,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尤其是在曲沃高中,高中教育培養了他較強的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
這些能力在他日后的科研生涯中至關重要。
李衛的知青經歷,讓他深刻體驗了生活的艱辛,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段經歷也使他更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