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羅馬vs意大利
來到這里的眾人,對于彼此的情況,預先都是有些了解的。專門安排碰面,主要也是為了進行相互確認。因此,在郭康等人的解釋下,大家很快就達成了基本的共識。
在羅貫中論述了一番道理之后,其他人就已經明白了他們想要表達的意圖。如此以來,這回的任務就算完成了。眾人也就安下心來,享受起宴會本身。
不過,這幾位客人,一個比一個能喝,郭康很快有些力不從心了。旁邊的羅貫中和喬安娜,明顯早就習慣這種應酬了,唯獨他郭康自己,反而最缺少經驗,只能硬著頭皮上。結果,過了大半個時辰,賓主盡歡,宴飲也告一段落。但郭康也已經喝得暈乎乎的了。
見狀,老海膽讓學徒們安排諸位使者住宿,說不再麻煩主人了,就帶著他們先離開了。喬安娜則拉住郭康,勸他說,他剛才也跟著喝了不少發酵葡萄汁,匆匆趕路不太安全,而且回去也沒法做什么。不如休息一會兒,恢復下再說。
見她這么留客,羅貫中當即告辭,說自己還有事情,要趕去城外大營,然后一溜煙地跑了。不過剛到門口,就看到一輛馬車駛過來,狄奧多拉的一個侍女從后面跳下來,見面就問道:“是羅先生么?郭公子在里面么?”
“在,我們剛結束宴會,他喝了不少,估計還沒出來呢?!绷_貫中立刻說道:“老夫回去喊一下他吧。”
“不用了。對了,羅先生,您之前在劇院講過的那個故事……”
侍女擺擺手,表示不用煩勞他,還想趁這個機會,打聽下他之前說書的事情。只是話還沒說完,羅貫中就轉回頭,快步回商館去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聽見。
他回到宴會廳,看到喬安娜正抱著暈乎乎的郭康,一手挾著他不讓他歪倒,一手在不知往哪兒亂摸,就這么歪歪斜斜地拖著他,一邊不知道在嘀咕什么,一邊往旁邊走廊挪去。
看到羅貫中突然跑回來,她明顯嚇了一跳,愣在那里。羅貫中也來不及解釋,一把將郭康拽過來,扔到桌邊的椅子上,抓起他身前還沒喝完的酒杯,丟到他臉上。郭康一個激靈,下意識地抓住了杯子,本能地舉起袖子,開始擦臉。
這時,侍女也一路跟了進來。門口站崗的幾個傭兵不敢攔她,也都跟在后面,遠遠地往里瞅。
不過,看到郭康狼狽的樣子,眾人大致也就知道是什么情況了。侍女向喬安娜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務,告訴她自己要把郭康帶走。而旁邊,羅貫中則用力把郭康的杯子奪了下來,大聲說著“公子,可以了,都喝躺了,就別再喝了”之類的話,把他架了起來??吹介T外聚集了一些人,就招呼大家進來,七手八腳把郭康抬走了。
郭康自己稀里糊涂就上了馬車,被運回了皇宮里,一直到第二天白天,才清醒過來。回想了一下,都不知道之前發生什么了。只好先把那些放在一邊,準備去處理今天的事情。
結果,他還沒走出去,狄奧多拉就突然出現,把他訓斥了一番,讓他下次不要喝這么多,嫌他耽誤事情。郭康一頭霧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稀里糊涂先應下來,等回頭再慢慢問問。
只不過,昨天事情比較突然。羅貫中確實有事,現在找不到人。其他人則看見狄奧多拉派來的人就直接放棄思考,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也不知道怎么問……
她天天帶著的兩個跟班,名義上是女仆,但其中一個,是阿爾巴尼亞的大貴族,祖上有人當過當地土王的。另一個,是太后的便宜親戚,據說還是塞爾維亞的杜尚大王那一家的。最近,她又新招了一個,是梁贊大公的侄女。反正這幫人的身份,比城里大部分官吏都高,一般也確實沒人敢惹她們。
當然,郭康不覺得這次會面是耽誤事情,相反,談判的效率還挺高的。由于各方一次就達成了一致,連后續的很多扯皮環節都免了。剩下的事情,也不需要他全程參與,只要讓專門負責的官吏,計算出預期的時間、運力,和沿途各國討價還價,就可以了。
這些國家,國力有限,而且也沒有太多軍事、政治上的野心。其實哪怕看起來強大的穆拉比特和穆瓦希德王朝,主要精力也不是討伐異教徒,收復失地,而是如何統治更富裕的安達盧西亞和北非。一門心思都是怎么從教友身上撈錢,對外的時候反而挺和平的。
歷史上,安達盧西亞和北非的政權,贊助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比他們王朝自己要有名的多。
像現在的意大利,有一支顯學,就叫“阿威羅伊主義”,在教會和大學里有很大影響。阿威羅伊就是穆瓦希德王朝贊助的哲學家伊本·路世德,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是當時學問最高的希臘哲學大師,號稱是亞里士多德哲學的集大成者。
雖然宗教不同,但教會經常以“更好地了解和批判異教”為理由,進口和翻譯天方教世界的書籍。因此,這些學說也被引進,并且廣泛傳播。后來的神學家,包括大阿爾伯特和托馬斯·阿奎那這樣的重量級人物,都是受此影響的。
從傳承上看,這一批異教學者,才是近代各種理論的直接根基,只是大家都不喜歡提起這些人,更熱衷于宣稱歐洲的哲學和神學直接繼承自古典時代,導致后世他們名聲不大就是了。
當然,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富裕有文化的天方教社會,卻完全打不過又窮又野蠻的十字教國家。安達盧西亞越來越小,到現在都快撐不住了……
而意大利地區,也是半斤八兩的情況。郭康等人說的那一串復雜的家族關系和血腥的內斗史,后世幾乎沒多少人知道。但是,被他們贊助的人,卻有幾個很有名的。
那個短命的太子,安茹的查理馬特,在歷史上沒什么存在感。不過,他在《神曲》中卻作為正面人物出場過。因為他是但丁的朋友和主要贊助人之一,他的早逝讓但丁很是傷心,所以專門寫了進去。就這樣,雖然沒能進歷史書,但也進了文學經典了。
但丁的另一個朋友是文學家彼特拉克,他的主要贊助者是教會和查理馬特的弟弟羅伯特。彼特拉克在阿維尼翁長大,和教會關系密切,而且是個“精羅”。他的成名作品,是一首叫《阿非利加》的史詩,描寫第二次布匿戰爭,贊頌大西庇阿擊敗迦太基人的功績。
這首詩極為出名,在整個歐洲都廣為流傳,巴黎和羅馬都希望給他加冕桂冠。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