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回國前的安排(二)
楊開深吸一口氣,說:“這確實是個問題。所以我們要做好資金預算,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我們不能盲目地投入,必須要有一個詳細且周全的計劃。”
楊開拿起桌上的文件夾,從里面抽出幾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一些數據和初步的計劃大綱。他遞給李教授,說:“李教授,你看看這個。這是我昨晚初步整理出來的一些關于資金預算方面的想法。”
李教授接過紙張,仔細地看著。他的眼神專注,手指順著一行行的數據滑動。“楊先生,這里你預估的前期市場調研費用似乎有些低了。大陸地域廣闊,要想全面深入地了解市場,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可能還需要一些當地的協助,這都會產生費用。”
楊開點了點頭,說:“你說得對,這部分我確實還考慮得不夠周全。那你覺得這個數字應該增加多少比較合適呢?”
李教授思考了片刻,拿起桌上的筆,在紙上修改了一個數字,說:“我覺得至少要增加到這個數。而且,對于設備運輸方面,我們還需要考慮運輸途中可能出現的損耗和意外情況,這也需要預留一部分資金。”
楊開看著李教授修改后的數字,說:“嗯,這樣看起來更加合理了。還有,關于人員派遣的費用,除了基本的差旅費和生活補貼之外,我們可能還需要為員工提供一些培訓,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大陸的市場環境和業務需求。”
李教授表示贊同:“沒錯,這是非常必要的。那我們在預算里也要加上這部分培訓費用。楊先生,那資金來源方面,您是打算向銀行貸款還是尋求其他企業的投資呢?”
楊開雙手抱在胸前,說:“我傾向于先向銀行貸款一部分。銀行貸款的利率相對穩定,而且我們公司目前的信譽良好,應該可以拿到比較可觀的貸款額度。不過,我們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銀行貸款上。我也在考慮聯系一些有興趣的企業,看看他們是否愿意投資。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李教授推了推眼鏡,說:“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篩選出一些與我們行業相關的企業,特別是那些在大陸市場有一定基礎或者有開拓意向的企業。他們可能會更愿意投資我們這個項目,因為他們能看到其中潛在的利益。而且,與這些企業合作,除了資金方面的支持,還可能在市場渠道、人脈資源等方面給我們帶來額外的好處。”
楊開眼睛一亮,說:“這個想法很好。那這件事就交給你去做吧,李教授。你去篩選一些合適的企業,然后我們再去接觸洽談。”
李教授應道:“好的,楊先生。不過,在與這些企業洽談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保護我們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能因為急需資金就做出過多的讓步。”
楊開微微一笑,說:“那是當然。我們要明確我們的底線,同時也要展示出這個項目的巨大潛力,讓他們覺得投資我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此時,陽光從窗戶的一側斜射進來,照亮了會議室的一角。楊開和李教授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堅定的神情,他們深知這個項目充滿了風險,但他們也看到了背后巨大的機遇。每一個決策,每一個數字的調整,都可能影響到整個項目的走向。
楊開又看了一眼手中的文件,說:“我們還要考慮到匯率波動的因素。畢竟涉及到不同國家的市場,匯率的變化可能會對我們的資金流產生很大的影響。”
李教授皺了皺眉頭,說:“這確實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找一些專業的金融機構來為我們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建議呢?”
楊開點了點頭,說:“這是個不錯的辦法。我們可以聯系幾家知名的金融機構,讓他們為我們制定一些應對匯率波動的方案。這樣即使匯率出現較大的波動,我們也能有相應的措施來減少損失。”
李教授說:“楊先生,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就比較緊湊了。既要做市場調研,又要篩選投資企業,還要聯系金融機構。”
楊開站了起來,說:“是的,時間緊迫,但我們必須要抓緊時間做好這些前期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林遠的合作談判中占據有利的位置,也才能更好地應對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項目。”
李教授也站了起來,說:“那我現在就開始著手這些工作。”
就在李教授就要離開的時候,楊開連忙說:“不用這么著急,我剛才說的只是雙方有個初步意向,還沒有正式合作。”楊開的聲音在會議室里回蕩,他的表情嚴肅而認真。
李教授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疑惑地看著楊開。
楊開繼續說道:“你的這幾天除了處理新公司的事情,另外就是打聽一下對方公司的具體背景,股東,生產的藥物,醫療器械種類,還有專利等等,越詳細越好。對于林遠,你也調查一下,他說自己是股東之一,但通過交談,我懷疑他最多就是一個代理人,是對方的白手套。”
李教授重新走回座位坐下,說:“楊先生,您為什么會這么懷疑呢?林遠看起來很自信,而且對他們公司的業務也很熟悉啊。”
楊開坐下來,雙手交叉放在桌上,說:“正是因為他表現得太完美了,才讓我覺得可疑。他在講述公司業務的時候,雖然頭頭是道,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在重復一些公開的信息,對于一些核心的、內部的情況卻總是避重就輕。而且,他在提到股東權益的時候,眼神有些閃爍,這讓我不得不懷疑他的真實身份。”
李教授點了點頭,說:“我明白了。那我們從哪里入手調查比較好呢?”
楊開沉思了一會兒,說:“首先,我們可以從商業數據庫中查找對方公司的注冊信息、股東構成等基本情況。然后,聯系一些在醫藥行業有廣泛人脈的同行,看看他們是否了解這家公司的情況。對于林遠,我們可以調查他的社交圈子、過往的工作經歷等。也許能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