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桓溫與郗超
黃河之畔,拓拔什翼犍率軍正在與呂光對峙。
正值黃河汛期,河水暴漲,代國軍隊中雖然沒有水軍,但是憑借暫時的天險,他們還是成功將呂光攔在了對岸。
桃訊是融冰形成的,不會持續很久,所以呂光并不著急,一邊安排準備渡河,一邊調集物資,防止代軍跑路,需要長途追擊。
秦、代兩國的僵持,讓慕容評十分難受。
慕容垂再次給他來信,用唇亡齒寒的道理來勸他不要與秦人合作,代國被滅,幽州肯定跑不掉,就算投降,到時候寄人籬下,還不知道氐人會怎么對付他們這幫鮮卑人。
慕容評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而是他只想安度晚年,所以想選擇一方有能力保障他的勢力。
他環視一圈,周圍都是自保都費勁的,尤其是本家的慕容垂和慕容德,在他看來,只是在茍延殘喘。
可悲的是,他發現能讓他覺得安全的,除了不相鄰的秦國,就是南邊的王凝之。
王凝之在攻破鄴城后,對慕容皇室成員還不錯,又納了清河對鮮卑人釋放善意,這些都讓慕容評覺得自己選錯了路。
但現在他的處境很尷尬,當初丟下燕主慕容暐跑路,結果又沒有逃到龍城,現在再回頭,王凝之身邊的燕國舊臣肯定不會同意,他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姑孰城。
桓溫斜靠在榻上,邊上坐著郗超。
老頭桓病了,讓人去徐州將郗超請來,見他最后一面。
郗超看著清減了不少,臉色有些淡淡的,不復當年的意氣風發。
“嘉賓還在怪我嗎?”桓溫聲音有些蒼老,但還算穩定。
郗超搖搖頭,“我仔細想過,王叔平崛起后,機會確實已經錯過了,桓公的放棄,其實比我更有遠見。”
桓溫笑了笑,“什么遠見,不過是老了,膽小了,若是倒退二十年,我肯定會和他王叔平斗上一斗。”
“這話也不盡然,”郗超前前后后都想得很明白了,“桓公就不是主動出擊的人,而王叔平太狡猾,他會一直隱藏自己的野心,直到積攢到足夠的實力。”
桓溫想了下,表示認同,“當年王叔平剛到南郡時,與現在真是判若兩人。”
但其實兩人都看錯了王凝之,剛來那會,他確實只想抱個大腿,既能北伐成功,收復中原,又不用親自上陣,繼續做一個優游山水的世家子弟。
可惜這個世道讓王凝之失望,大腿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穩固,他這才自己上了。
郗超不想再糾結這些事了,問道:“桓公這次喊我過來,可是有什么要交代的?”
桓溫長嘆一聲,“我時日無多,有些擔心桓家的以后,所以想請你過來商議下。”
“桓公打算如何安排?”郗超問道。
桓溫眼神有些飄忽,“伯道資質平平,恐怕不足以帶領桓家,我打算將桓家交給幼子,你覺得如何?”
幼子不是指的桓玄,而是桓沖的字。
伯道則是桓溫的長子桓熙,南郡王世子。
郗超并不吃驚,桓熙的能力他自然是清楚的,沉吟了片刻,他說道:“世子已經年長,這個時候讓豐城公接手桓家,恐怕會有波瀾。”
桓溫眼中閃過厲色,“我還活著,誰敢造次,我會盡快完成這個安排,王爵可以給伯道,但桓家需要幼子來領導。”
郗超搖頭,“不妥,若是要做此安排,必須廢掉世子,不然遲早還是會出問題。”
他說得有些隱晦,指的是桓溫故去之后,新的南郡王桓熙和豐城公桓沖不可能和平相處。
桓溫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桓熙無罪,只是平庸,因為這個就剝奪他的世子之位,桓溫有些猶豫。
郗超提出另一個憂慮,“眼下荊州、江州、豫州和揚州都在桓家人手上,不管以后江東有何變動,桓家都不可能繼續保持現在的鼎盛,哪怕是豐城公接手,也絕無可能。”
桓溫笑容苦澀,“是啊,所以我才想著讓幼子接手,他至少可以保證桓家不被清算,哪怕稍微失勢,也不會跌落谷底。”
“這倒是,”郗超點頭道:“豐城公一向與朝廷友善,我想保住兩州之地應該是沒問題的。”
桓溫也是這么想的,“揚州肯定是留不住的,江北的豫州遲早會被王叔平惦記上,桓家若是能保住荊州和江州,于愿足矣。”
桓沖雖然心向朝廷,但還不至于將桓家的領地拱手讓給司馬家,揚州作為京畿之地,桓沖大概率會選擇放棄,緩和雙方的矛盾,但其它地方,桓家是不會讓的。
郗超聽他說及王凝之,回道:“若是以后有王叔平入主建康之事發生,桓公現在做的這些安排都是徒勞。”
桓溫輕嘆,“這也是我找你前來的原因之一,你覺得王叔平會那么做嗎?”
“他會,但不會那么急,”郗超回答得斬釘截鐵,“王叔平拿下鄴城,滅了燕國,都沒有回建康邀功,說明他根本沒把江南放在眼里,至少他會等到拿下整個關東,甚至取得關中之后,才會率軍南下。”
桓溫往后靠了靠,仰面發了會呆,“他這是要重演本朝取得天下的過程嗎?”
“不用那么復雜,”郗超的回答依舊不疾不徐,“只要他統一了北方,南下便是泰山壓頂,根本不會有什么阻礙。”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