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武城伏擊
鄴城以西十余里,是武城遺址,當年曹操擊敗袁紹后的練兵之所。
曾經這里還有一個人工開鑿出來的玄武湖,曹操在此操練水軍,以圖南下。
再后來,他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荊州水師,但還是輸給了赤壁的那場大火。
一百多年來,玄武湖經歷了開掘、興盛、廢棄、堵塞、干旱、蘆葦叢生,最終重新變為陸地。
五千司州騎兵躲藏在武城西側的土丘后,劉牢之站在高處,目光如炬地盯著北方。
大地的盡頭,出現了一支倉皇逃竄的隊伍。
鄧遐帶著上黨軍撤離的時候,被慕容桓領軍追擊,他且戰且退,一路向南逃亡。
上黨軍不斷拋下之前劫掠到的物資,吸引追軍拾取。
慕容桓喝令無效,帶著本部人馬繼續追擊,與大部隊漸漸拉開距離。
雙方你追我趕,長長的隊伍綿延數里,直到寬闊的漳水出現在鄧遐的面前。
這也是慕容桓緊追不舍的原因,晉軍跑得再快,也不可能飛渡漳水,遲早會被他追上。
看到晉軍終于停下腳步,慕容桓的臉上露出得意之色,這份功勞是他的了。
不過鄧遐的臉上同樣掛著略顯猙獰的笑意,他高舉長槍,下令大軍調轉方向。
慕容桓還以為這是晉軍的困獸猶斗,可很快他就知道自己錯了。
劉牢之率騎兵從西邊殺出,一路風馳電掣,直奔慕容桓這個主將。
在燕軍經過的道路兩側,沈勁帶著司州軍從蘆葦叢中殺出,將松垮的燕軍隊伍沖得更加凌亂。
慕容桓的隊伍幾乎是一觸即潰,燕軍士兵撒起腳丫就往回跑,還有不少人選擇直接向東,跑往鄴城。
鄧遐和劉牢之一樣,緊盯著慕容桓的身影,率領麾下精銳徑直殺向這位燕軍主帥。
慕容桓的反應也不慢,在晉軍伏兵出現的那一刻,他就做出了選擇。
調轉馬頭,向十余里外的鄴城逃去。
鄧遐上前阻攔,長槍飛舞,將慕容桓的一名親衛刺落馬下,正要上馬追趕,劉牢之帶人殺到,大笑道:“這個人交給我,戰場留給鄧將軍。”
說完他將諸葛求和大部隊留下,自己帶著親衛騎兵在慕容桓身后窮追不舍。
鄧遐也不在意,大喊道:“人頭帶回來可得算我的。”
劉牢之遠遠地揮了兩下長槍,表示知道了。
接下來的戰場上,只剩晉軍一邊倒的追擊和殺戮。
諸葛求率騎兵不斷地攔截逃跑的燕軍,鄧遐和沈勁則指揮步卒上前圍殺。
情況與來時正好逆轉,燕軍在前狂奔不止,晉軍在后緊咬不放。
十余里的追擊之路上,布滿了雙方丟下的輜重,和束手待縛的燕軍俘虜。
沈勁見差不多了,拉住殺紅了眼的鄧遐,帶著大部隊和俘虜前往林慮縣。
這里距離鄴城和臨水都不過一、二十里的距離,萬一有燕軍前來救援,他們可就討不到好了。
劉牢之這邊,他夾緊馬腹,縱馬狂奔,手上長槍滴血,不斷地有慕容桓的親衛被他打落馬下。
慕容桓根本不敢回頭看,整個身子伏在馬背上,馬鞭揮個不停,一路疾馳。
跑著跑著,鄴城的城墻終于出現在眼前了,慕容桓暗自竊喜,在馬背上扭過腦袋,向后方看去。
他看到的最后一幕,是劉牢之腳踏馬鐙,直直地站了起來,然后手中的長槍化作一道寒光,向他襲來,破空之聲有些刺耳。
巨大的力道,讓槍尖透過慕容桓身上的鱗甲,又扎進了戰馬的脊梁。
在鄴城城頭守軍的注視下,宜都王慕容桓連人帶馬翻倒在地。
劉牢之上前拔出長槍,抽出佩刀,不緊不慢地砍下死不瞑目的慕容桓的頭顱,高高的舉起,向城頭守軍示威。
守軍哪受得了這個氣,頓時城頭箭如雨下,不過距離尚遠,根本沾不到劉牢之等人。
劉牢之完成了對鄴城的第二次羞辱,不等守軍出來追擊,帶著人揚長而去。
只留下慕容桓的無頭尸身,警示著鄴城中的貴人們。
王凝之趕回蕩陰時,鄴城西郊的這場伏擊早已結束。
相較于頓丘的戰事,這場伏擊的規模小一些,斬獲也少一些,但對鄴城造成的恐嚇效果,卻要遠遠超出。
慕容評知道自己的一萬騎兵打了水漂,而且慕容德已經逃走之后,他再次向朝廷申請援軍,駐防安陽以東的長樂城。
可鄴城已經派不出兵了,皇城只剩下五萬禁軍,這是最后的家底了。
鄴城的慕容家權貴們知道了慕容桓的慘狀后,也都不同意再往外增兵,京中開始出現遷都回龍城的聲音。
慕容暐和可足渾氏見群情激奮,趕緊傳令慕容評,表示朝廷大軍都在他手上了,要求他盡快出兵,解決掉入侵的晉軍。
雙方好一通掰扯,最后皇甫真帶著五萬人前來與慕容評會合,燕人在安陽集結了十四萬大軍,準備和晉軍決一死戰。
收到消息的王凝之重新作出部署,他帶著司州軍駐守蕩陰城,謝玄和朱序帶著本部人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