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寒冬將至
呂護的回信很簡單,表示自己會死守野王,但希望朝廷速派援軍。
野王比平陽好的地方,就在于緊挨著黃河,離洛陽很近。
不過王凝之剛剛吃下函谷關,手下兵力更加捉襟見肘,為了展示誠意,只能緊急抽調鄧遐率兩千人乘船進駐黃河。
慕容恪的大軍并未發起進攻,分頭在城南和城東安營,做出一副長期圍困的架勢。
呂護稍稍安心,不急著做決定,三方再次僵持下來。
建康朝廷收到王凝之收復函谷關的消息后,象征性地給王凝之加了個寧遠將軍的武職,和太守一樣,都是五品。
一點用沒有,說以資鼓勵都有點勉強,王凝之直接上書謝絕,為部下請功。
桓溫得知戰果,自然是高興的,畢竟洛陽屬于桓沖的司州,王凝之做出的成績,那就是桓家的,于是大手一揮,從南陽派兵兩千,供王凝之調遣。
這下勉強解了王凝之的燃眉之急,讓他有了充足的兵力布防。
上次被慕容恪輕松地殺到城下后,王凝之便有了駐軍虎牢關的想法,正好沈勁撞上槍口,被他派去當了一段時間的建筑工。
如今沈勁還在函谷關,王凝之看了下身邊的人,決定派李壽和劉牢之前往虎牢關。
最初跟著自己的四人,郭寶已死,李壽可以一用,但年紀不小了,姜順算是管家,負責一些瑣事和傳達王凝之的指令,劉桃棒人如其名,是個棒槌,目前主要當車夫和護衛。
與兩人一同前去的,還有五百士兵和函谷關的六百俘虜。
王凝之在樓上看著這支隊伍離開,俘虜們沒有任何抗議,老老實實地走在隊伍中間。
十五歲的郭敬在一旁瞅著王凝之,忽然一臉羨慕地說道:“那個劉牢之才比我大三歲,都可以帶兵了。”
王凝之沒理他。
郭敬眼珠子一轉,轉而嘟囔道:“天天讀書有什么用,還不如槍刷得好。”
王凝之這下忍不住了,照他腦袋上來了一下,罵道:“胡說八道,還不回去學習,過兩日我來考你,要是沒長進,就給我滾回建康。”
郭敬也不在意,喊了聲疼,便跑開了。
謝道韞看不下去,上前少年發聲,“他看你心情不好,才沒話找話的,你趕他做什么。”
“小小年紀,不好好用功,天天琢磨些沒用的。”王凝之哪里不知道郭敬的小心思。
謝道韞笑道:“這還不是學你的。”
王凝之呵呵兩聲,指著那些走遠的俘虜,感慨道:“他們的家眷親屬都在關中,我卻將他們強留下來做苦力,心里總覺得不自在。”
這一半是讀書人的偽善作祟,一半是來自后世的矯情。
謝道韞兩樣都不占,勸道:“秦人都沒有要求贖回他們,你想太多了。”
這個時代,尋常百姓都要掠奪,怎么可能放過付出代價才抓到的俘虜。
王凝之默默點頭,表示受教。
凡事都有第一次,見識了戰爭傷亡之后,這回是處理俘虜,自古掌權或帶兵的,哪里會有善人?
一次次殘酷之后,心才會變得冰冷而堅硬。
對野王的包圍一直持續到了十月,燕軍仍沒有退去的意思。
王凝之壓力倍增,幾次向朝廷請求援軍,都沒有得到回復。
桓溫讓他再觀望一下,實在不行,可以讓呂護撤到河南,進駐滎陽。
這就是敷衍了,苦心經營的野王城都守不住,殘破的滎陽有什么用?
呂護還有余糧,仍可支撐,但寫給王凝之的書信,措辭愈發嚴厲了,他從來就不是忠臣那一類,不可能指望他為了東晉戰斗到最后一刻。
王凝之與鄧遐商量了幾次,如果還是里應外合送糧的話,可以試試,但他手上人太少了,承受不起那樣的損失。
慕容恪如今將大軍重點布防在東南兩側,鄧遐的兩千人根本沖不破防線,若是走西邊,很容易被燕人的騎兵截獲。
王凝之只能回信呂護,表示冬日將至,燕軍肯定會退走,到時再運糧不遲。
可慕容恪這次鐵了心,不打算再給野王機會。
十一月,燕軍東線出動一萬人,率先搶占了滎陽城,不僅威脅到了虎牢關,還卡住了從黃河進入沁水的要道。
沒了水路的支援,意味著洛陽想要救援野王,就只能登陸作戰。
王凝之再次緊急上書朝廷和荊州,但兩方依舊是勸他固守洛陽即可,不要輕舉妄動。
朝廷的最新指令,是封桓溫為南郡公,桓沖為豐城縣公,將桓溫原有的臨賀郡公降為縣公,封給桓溫的次子桓濟。
桓濟之妻,是司馬昱的女兒司馬道福。
桓家的權勢進一步得到加強,但在野王看不到希望的呂護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糧食還有,但人心惶惶,孤軍奮戰讓城中軍士都有些絕望。
王凝之開始做最壞的打算,加緊在洛陽趕制戰車,準備強行登陸作戰。
歲末的黃河兩岸,空氣中彌漫著戰斗的氣息,從孟津關到虎牢關,洛陽方面都做好了應敵的準備。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