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重回大本營
船隊逆流而上,王凝之帶著謝道韞在樓船上看風景。
入秋之后,天氣轉涼,一路西行,沿途所見都變得蕭瑟起來。
這次出來,王凝之帶上了郭寶的兒子郭敬,充當自己的書童,謝道韞則帶上了侍女清娘。
不過遠行的新鮮感過后,這兩人便很少出船艙了。
謝道韞仍舊興致勃勃,對她來說,每處地方都有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歷史。
船只駛過武昌后,便離開長江,進入漢水,途經襄陽后,再轉入淯水繼續北上。
王凝之這次沒有去江陵拜見桓溫,只是在經過襄陽時,下船去和上級桓沖匯報了工作。
桓沖沒有多說什么,他并不看好洛陽的前景,所以稍微勉勵了幾句,讓王凝之有困難及時退到襄陽來。
回到船上后,謝道韞看出他的心情有些低落,問道:“使君對你擅離魯陽不滿了?”
“那樣倒好了,證明他還在乎魯陽的安危,”王凝之苦笑道:“可實際是他根本不關心魯陽和洛陽的情況,反而讓我遇上危險就趕緊撤離。”
謝道韞拍了拍他的手背,以示安慰。
船只通過南都湖后,進入伏牛山的余脈,再沿著丘陵中的狹窄河道前行不多時,王凝之便看到沈勁帶著軍士和百姓在路邊等候。
看到船隊過來,大家齊聲歡呼起來。
王凝之一掃先前的郁悶,站在甲板上用力的揮手,跟著大喊了幾聲。
帶著帷帽的謝道韞扯了扯他的衣袖,低聲說了句“穩重些。”
王凝之則大笑道:“他們才不在意這些,能讓他們吃飽飯、穿暖衣,守護一方平安的,就是好官。”
下船后,眾人幫著一起卸貨裝車,然后浩浩蕩蕩的隊伍推著車,返回魯陽縣城。
沈勁不知道王凝之帶夫人過來,沒有準備馬車,一臉的不知所措。
王凝之牽過自己的馬匹,不慌不忙地和謝道韞講起了故事:“阿耶一直向往蜀中的山水,所以與益州刺史常有書信來往,你可知道對方是誰?”
謝道韞搖頭,不知道他想說什么。
“是建成公周撫,周道和,那你可知他的妻子是誰?”
謝道韞又搖頭,透過帷帽,瞪了王凝之一眼。
“是故平樂伯的女兒,徐州刺史荀令則的阿姊,那你可知她做過什么事?”
這下別說謝道韞,一旁的郭敬和清娘都翻了翻白眼。
“要說就說,不說就走。”謝道韞果然快炸了。
王凝之笑著補充完這個故事,“就在我們方才經過的宛城,當年平樂伯被敵人圍困城中,他十三歲的女兒突圍而出,請來援軍,最后順利解了宛城之圍。”
他這么一說,謝道韞懂了,“想讓我騎馬就明說,何必繞這么大一圈?”
王凝之嘻嘻一笑,“這還不是怕你有顧慮,先給你找個表率,誰說女子不如男!”
“偏你總有這些怪話,但我不會騎馬。”
“沒事,這馬是我的,極為溫順。”
王凝之趕走了看熱鬧的幾人,將謝道韞扶上馬,讓她抓著馬鞍,自己則牽著韁繩走在邊上。
馬鐙在這個時代剛出現不久,起先是單面馬鐙,為了輔助上馬用的,后來發現了其中的好處,這才改為了雙面。
沈勁跟在一旁,和王凝之介紹起了最近的情況,“臨近冬季,流民的數量開始增多,不少外逃的都回來了,所以土地糾紛開始增多,劉縣令每日焦頭爛額。”
“這是沒辦法的事,我們不能讓土地荒著,只能誰先來就是誰的。”
“話雖如此,但不少大戶人家都拿著原來的土地文書到縣衙,要求縣里物歸原主,劉縣令也著實不好處理。”
王凝之點點頭,“等我回去看看,實在不行這個惡人我來做。”
謝道韞在馬上看著王凝之的側臉,滿是認真的神情,心中也安定下來。
隊伍到達城門口,劉德秀已經等候在那里,一群人站在他身后。
運送物資的推車開始有序的進城,劉縣令則向隊伍后方的王凝之走來。
不過他還沒開口,身后幾人突然快步越過他,沖向王凝之。
沈勁反應很快,帶人快步上前,喝道:“什么人?”
郭敬也一臉警惕地擋在了王凝之面前。
沒想到這些人跑到近處,嘩啦啦跪了一地,手持文書,高聲喊道:“我等都是魯陽人,向長史控訴縣令處事不公,縱容流民奪我良田。”
劉德秀尷尬地站在一旁,沒有申辯。
王凝之被這幫人壞了興致,先將謝道韞扶下馬,讓她稍等,然后摸了摸郭敬的腦袋,讓他退到一旁,自己大踏步來到抗議的百姓面前。
“起來說話。”
跪著的幾人低著頭互相看了看,一起站起身來。
為首一人躬身道:“我是元家的管事,主人讓我回來打理土地,這才發現已被外人所占,縣令不為我等不主持公道,反而聯手外人驅趕我等。”
他這么說,劉德秀不得不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