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錦衣衛87
3. 技術對抗
(一)、崩裂的鎧甲
一、寒夜驚變
萬歷六年臘月初八,居庸關外風雪怒號。
趙把總踩著三尺深的積雪巡哨,鐵甲外裹著的老羊皮襖早已凍成冰殼。他呵出的白氣在須眉上結出霜花,每走一步,靴底都傳來令人牙酸的"咯吱"聲。
"這鬼天氣..."他罵了半句突然噤聲。前方箭樓陰影里,新調來的小兵王栓子正靠著墻垛打盹,肩頭山文甲的護心鏡上積了層薄雪。趙把總皺眉抽出馬鞭,卻在鞭梢將將觸及甲胄的剎那,聽見一聲細微的"咔"響。
"大人別動!"王栓子猛地睜眼,瞳孔里映出護心鏡上蛛網般的裂紋。少年兵卒的驚叫還含在喉嚨里,整副鎧甲突然發出琴弦崩斷般的銳響。甲片如受驚的魚群般炸開,在月光下劃出無數道銀亮弧線。
趙把總踉蹌后退,后頸突然刺痛。他摸到一片嵌進皮肉的甲葉,指尖傳來詭異的溫熱感。火把湊近時,沾血的鐵片竟折射出妖異的藍光,像極了元宵節時番商販賣的波斯琉璃。
"第七副了..."老軍需官不知何時出現在垛口,黢黑的手指捻起一片甲葉,"魚鱗狀剝落,水淬過頭了。"他忽然將甲片往箭垛上重重一磕,金石交擊聲中竟迸出幾點火星,"聽聽這聲!隆慶年的甲可沒這么脆。"
五更梆子響時,趙把總在塘報上重重按下關防?;鹌岱庥∨裕脧埦诱骂C的密碼本添了四個小字——"冬霜折竹"。信使出發前,總兵大人的私信先一步塞進了鴿籠,信箋邊角隱約露出"三月以來第七起"的墨痕。
二、淬火迷局
1. 嚴承影的實驗室(明代CSI現場)
嚴承影的工坊設在軍器局最深處,四壁掛滿《天工開物》的鍛鐵圖譜,墻角堆著各色礦石,銅爐里炭火晝夜不熄。
他取三枚甲片,按古法施行"三淬三浴"——
- 第一淬:燒至橙紅,浸紹興黃酒,甲片"嗤"地騰起白霧,酒香混著鐵腥彌漫;
- 第二淬:回爐后入雪水,水面竟浮起一層硫磺色的油花;
- 第三淬:再燒至白熾,猛插入冰鹽水,甲片"錚"地裂成兩半。
"果然..."嚴承影用西洋放大鏡觀察斷面,酒淬甲片在-10℃下浮現出細密的"蟹爪紋"——這是鐵料含硫過高、晶粒脆化的鐵證。他蘸墨拓下紋路,忽然指尖一顫:裂紋走向竟與蒙古彎刀的鍛紋有七分相似。
窗外更夫敲過三更,燭火將他的影子投在《軍器造法》手稿上,那頁正記載著:"凡甲胄開裂,非匠即諜。"
2. 工部檔案的貓膩
五更鼓響,嚴承影潛入工部架閣庫。霉味混著蟲蛀的紙氣撲面而來,他翻出隆慶五年的鐵料單,指尖突然頓在"大同礦監呈報"一行
- 官賬記載:歲購無煙煤三千石;
- 礦監私簿:卻夾著張"購硫磺煤八百石"的紙條,墨跡刻意模仿了戶部侍郎筆跡。
最駭人的是賬簿夾層——藏著一枚"晉王府"火漆印的殘片,印紋與兵部批文的騎縫印嚴絲合縫。嚴承影耳畔驀地響起張居正的話:"九邊軍械,早成了某些人的私鑄錢爐。"
突然,閣庫外傳來靴聲。他迅速將硫磺煤記錄塞入《永樂大典》"礦"字卷,剛合上書頁,門軸"吱呀"一響——
一縷伽楠香飄進來,那是司禮監大珰們最愛的熏香。
三、朝堂暗戰
1. 張居正的三重困局
文華殿的銅爐燒得通紅,張居正卻覺得寒意刺骨。工部尚書楊巍跪在殿中,手捧《皇明祖訓》,聲音洪亮如鐘:
"太祖定制,北甲禁用江南淬火法!水淬易裂,當用‘三蒸九煉’古法!"
張居正指尖輕叩案上那副崩裂的甲片,冷笑:"楊部堂,若按祖制,九邊將士該披紙甲上陣?"話音未落,戶部給事中已呈上奏本——赫然是六科聯名封駁"清丈軍器"的票擬。
更棘手的是夜不收密報:兵部侍郎周延儒昨夜乘青幔小轎,悄入馮保的翡翠別院。東廠番子報稱,轎中抬出一只檀木匣,隱約傳出甲片碰撞聲。
"好個‘祖制’..."張居正碾碎茶盞中的冰片,這是俺答汗去年進貢的"醒腦秘藥"。太監、文官、邊將,竟都在這盤棋里落了子。
2. 東廠的影子調查
楚紅藥的煉金房像座鬼氣森森的丹爐。她從崩甲殘片上刮下鐵屑,撒入水銀池,再以磁石懸于其上。鐵屑竟排成詭異紋路——磁粉勾勒出蒙古文"??????"(白月),這是俺答汗親軍的徽記。
"有意思。"她翻開《宣府鐵場實錄》,指尖突然停在某頁。據載:三年前有"佛郎機匠人"獻"冷鍛秘術",能使甲胄輕如皮襖。但細查之下,所謂佛郎機人,實為歸化蒙古部落的韃靼鐵匠!
當夜,楚紅藥潛入宣府鐵場。但見匠人們正用駝糞覆火,以陰火緩鍛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