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少室連天諸星蕩(一)
俞長生三人算著時間一路北上,月后便回到了浙江督府,此時徐渭和胡宗憲剛好都在府內商討事宜,兩人一聽俞大猷師徒回來了趕緊將三人請入內堂。
胡宗憲笑著道:“軍師當真是神機妙算,我本還擔心志輔(俞大猷的字)會撂下挑子不再回來從此逍遙江湖,沒想到秋女俠一出馬果然把萬里神龍給請回來了!”
徐渭淡淡道:“你們此行走得還是慢了,朝廷的旨意前不久已經下來了?!?br />
眾人連忙詢問上諭內容,而事情卻如徐渭所料,自嘉靖皇帝此次出關暫問朝政后,太子太保錦衣衛指揮使陸炳便上表舉薦起復俞大猷。
眼見陸炳既然行動,內閣次輔徐階馬上也跟著上表保舉俞大猷,浙直總督胡宗憲也同時上表為俞大猷求情。
嘉靖帝在看完舟山一戰的詳情奏報和三位重臣的表書之后,竟然口頭申斥了內閣,說他們先前的決定十分不妥,如此罷免處置朝廷棟梁肱骨之臣會傷了前線將士的心。
嘉靖帝道俞大猷是有功之臣,剿倭即便不利也有辛勞,馬上下旨起復了俞大猷,官復原職仍就任浙江總兵節制提領前線兵馬,其麾下直屬之俞家軍也建制照舊繼續募兵補源。
俞大猷聞言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依舊十分平靜,長生倒是喜形于色道:“陛下果然是不一樣,天子明朝秋毫能辨忠奸,終于是還先生一個公道了!”
徐渭看了長生一眼,淡淡對俞大猷道:“天子為了寬慰你,還特賞賜白銀四十兩?!?br />
秋葉丹怒道:“白銀四十兩?皇帝這是什么意思!便是打賞傳旨的司禮監太監也不止這些銀子,這是賞賜還是罵人!”
胡宗憲當即提醒道:“秋女俠慎言!莫忘了令尊也在朝中為官,對天子語出不敬可是大罪!”
俞大猷卻是明白徐渭的意思,徐渭這是在提點告知長生與自己,朝廷前后兩次對他截然不同的態度,并非是因為嘉靖帝閉關修行真的被人蒙蔽閉耳塞聽,只是朝中需要有人唱白臉、有人唱紅臉。
這次旨意表面上是起復自己,但是這區區四十兩的賞銀也是在敲打俞大猷,況且旨意中并沒有安排長生的職位本身也是一種警示,日后俞大猷掌兵依然要處處小心如履薄冰,如再得罪上憲和嚴家,恐怕還會遭到旁人的明槍暗箭。
俞大猷為避免秋葉丹和長生再沖動失言,便問道:“胡都堂,不知近來前線戰事情形如何,倭寇方面可有異動?”
胡宗憲道:“近日倭寇并無大舉行動,只是半年前舟山岑港一帶有千余倭寇活動作亂,據報是有大批武裝走私,數月前盧鏜將軍已經率一萬大軍前往圍剿,但是至今尚未清滅,不過應該也快有捷報了,畢竟敵我人數十之比一。
哦對了,此一戰戚繼光參將、沈煉僉事和陸流鎮撫使也同行而去。”說罷,胡宗憲看了一眼俞長生。
俞長生問道:“此一戰我軍數量十倍于倭寇,戰事居然打了數月還未結束?”
俞大猷道:“又是舟山一帶附近,以時間和地點估算應該是徐海所部,他之前一戰損兵折將勢力有減,這次的走私估計是招募手下和購運軍火戰備?!?br />
徐渭道:“不錯,我與你的想法一樣,只是一開始據報岑港盤踞之倭寇不過千余人,我與都堂商議之后便派遣了一萬余軍前往剿賊,十則圍之也是為了能將其全部肅清。
卻不想敵我雙方人數相差如此懸殊卻久攻不下遲遲不能清滅賊兵,由此可見倭寇戰力之強實在驚人。”
俞大猷表情凝重道:“一千余人卻能抵擋一萬將士數月圍剿還未覆滅,可也總不能為了這點賊寇就調動十萬大軍吧?!?br />
胡宗憲正色道:“所以剿倭大業任重道遠,志輔此次回來還望能多多盡心竭力,我等齊心早日除賊以能海定波平澄清宇內!”
眾人談完之后,俞大猷便馬上回去處理一應軍務重新整備俞家軍,長生和秋葉丹也與其一起同往軍中。
劉顯、陳璘、鄧城、湯克寬等俞家軍諸將早就聽說了俞大猷復職啟用的消息已經等候其多日,此刻見到總兵大人和俞長生兄弟終于回來皆歡呼雀躍興奮不已,連俞大猷的坐騎“五龍連錢驄”也一陣嘶吼長鳴!
見得眾家兄弟如此熱情,俞長生心中也十分喜悅振奮,雖然朝廷不曾下旨為他安置官位武職,但是胡宗憲還是請俞長生作為其幕府參軍參加軍中的一應事宜,秋葉丹左右不想回家便想和俞長生等人在一起便也留了下來。
此次朝廷雖然只是象征性地賞賜了俞大猷個人四十兩銀子,但是卻實打實地另批了一筆軍費給俞大猷募兵整軍,如此看得出嘉靖帝雖深諳權術但也知道孰深孰淺,該用之人還是要繼續用的。
如此長生跟著俞大猷忙前忙后又過了一月多,終日熟悉軍中事宜運作、兵馬錢糧調度、行軍布陣韜略和各地募兵練兵,還要抽空練功習武忙的不亦樂乎。
這一日前線傳來消息,岑港一戰終于打完了。
此一戰明軍打得極為窩囊,倭寇雖然僅有千余,但戰力兇猛極為猖獗,他們居高臨下據險死守,明軍蹂尸而進死傷慘重!
最后明軍在出動了上萬大軍圍剿千余倭寇長達半年之后,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由徐海所率領的倭寇突圍遁去,倭寇一方死傷只有數百不足千人,而明軍卻傷亡三千有余。
隨軍作戰的總督監軍趙文華還揚言道大軍此戰是得勝而還,他還要為盧鏜將軍等人請功,盧鏜知道趙文華本是以為千余倭寇可以手到擒來,他為了蹭賺軍功才隨軍同行,誰知道此戰結局如此,盧鏜斷然謝絕了趙文華,并表示如此慘績他絕不邀功。
此戰戚繼光和沈煉也是打得甚是憋屈,連月圍剿以來戚繼光已經看出明軍進攻遲滯戰法不妥,他幾次向上進言卻都因為資歷不夠、年紀太輕而不被趙文華等人采納,因此他只能跟沈煉一起按照上級的布置命令硬打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