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書記不在的閉門會
九月下旬,瀟湘省委召開一場“全省體制機制協調推進會”。
會議主題冠冕堂皇:“總結星城市試點經驗,推動全省制度協同發展。”
參會人員陣容極強,除了省委書記趙建國、常務副省長陳松年、省委組織部長許宏志等常委級領導外,省人社、財政、科技、組織、政法、紀檢六大系統主要負責人悉數到場。
會議時間設在周末,未安排媒體報道,也未進入省委通告系統。
表面看是一場技術協調會,實則是趙建國在“星光2030機制”被中央小規模認可后,首次召開的**“體制平衡”臨時閉門會議**。
——李一凡未被邀請。
他的位置由星城市常務副市長方卓代為出席,理由是“調研在外”。
但在省委內圈,沒有人不知道,這場會的真正意義:
“試圖在改革勢頭繼續擴大之前,重新劃定規則邊界,重申省級協調主導地位。”
……
會議氣氛前所未有地微妙。
省委組織部長許宏志在簡要通報“星光機制的制度邏輯”后,剛準備引導會議進入“試點成果總結”階段,財政廳廳長周德興率先發言:
“星城市的改革試點,制度層面我們是參與者,也是責任人。”
“財政資金運行機制目前全程在控,機制沒有脫軌,也沒有超預算使用。”
“但如果此時再增加一個‘制度審查專班’,勢必造成資源分發誤判,甚至引發各系統推諉。”
“我的建議是:在改革未定型前,不輕設新增審批流程;協調可以做,行政門檻不宜樹。”
說完,他有意無意看了常務副省長陳松年一眼,語氣平穩,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周德興發言后,會議短暫沉寂,隨后常務副省長陳松年順勢說道:
“財政廳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制度創新本身就是高度敏感的系統運作,我們不能因改革而造成部門結構失衡。”
“星城市有成績我們都看到了,但不能因此就形成‘制度越級’的慣例。”
這是一次帶著委婉包裝的否定。比起周德興的審慎支持,陳松年這句話更像是在為“收權”找合理外殼。
坐在一旁的政法委書記杜興林則突然開口,聲音不大,但帶著冷靜的鋒利:
“制度協同我不反對,但我們也要防止把‘制度邊界’當作行政級別來劃。”
“現在改革難推,是因為改革總是需要高位授權。一旦形成‘制度必須省一級蓋章’,那以后地方沒人敢動。”
這句話不偏不倚,卻悄然拉住了會議的慣性——他既沒站李一凡這邊,也沒完全附和陳松年的“整合”提議。
趙建國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許久,他終于緩緩開口:
“我理解大家的擔憂,也理解制度變革對省級系統穩定帶來的挑戰。”
“但制度的尺度要拿捏得住,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收得太緊。”
“既然大家意見分歧較大——這樣吧,相關紀要暫不定稿,等我和宏志同志研究一下再定。”
這一句“暫不定稿”,就像把刀輕輕地從桌上收起。
會議雖然結束,但沒有定論,所有人卻心知肚明——這一次,趙建國選擇了“緩決”。
……
會議當天下午,方卓從省委會議廳回來,徑直走進李一凡辦公室。
“書記,他們確實動了。”
“表面是協同,實質是要我們機制入籠。”
李一凡正在看一份關于“瀟湘省產業政策與人事制度協調性”的調研報告,神色如常。
“動得好。”
“這說明他們終于意識到,他們壓不住我,但想圍我。”
他放下報告,起身走到窗前,淡淡道:
“他們如果繼續拖,我就繼續改。”
“但如果他們合謀,我就要讓這場合謀——被公開。”
他轉頭看向方卓:“市委政策研究室立刻起草一份《星城市制度運作保障機制說明報告》,內容包括三部分:
1. 星城市制度試點運行所依據的中央文件編號及條款依據;
2. 機制試點中涉及財政、人社、組織三大系統的具體執行細節及聯動流程圖;
3. 星城市對上級政策響應機制和試點成果反饋制度流程。”
“寫得專業一些,措辭不帶對抗意味,但一定要做出邊界申明——‘制度不是越級,是遵循中央授權試點的合理創新’。”
“等你們寫完,直接發到省委辦公廳和省委組織部。”
方卓眼神一亮:“等于用制度文件回應他們會議上的‘口頭圍堵’?”
李一凡點頭:“他們打的是會戰,我打的是文件戰。”
……
當晚10點,市委政策